很多人問小編說唇舌之劍:談買賣(無書,附CD)去哪裡買?哪裡最便宜?哪裡最划算?

小編誠心推薦給各位!小編買的地方是這裡http%3A%2F%2Fwww1.c2b.com.tw%2Fredirect.php%3Fmember%3Daf000052062%26address%3D%252Fexep%252Fprod%252Fbooksfile.php%253Fitem%253D0010500570%2526member%253Daf000052062%26manu_id%3D5%26ad_id%3D0%26ad_type%3D1003%26v%3Dfb8d0fc18bfc080873ed3a272143855a!

因為小編很喜歡到處亂逛,所以貨比三家之後,決定在這裡買!因為真的比較便宜阿!

所以這邊推薦給各位參考唷!!

唇舌之劍:談買賣(無書,附CD)



商品網址: http%3A%2F%2Fwww1.c2b.com.tw%2Fredirect.php%3Fmember%3Daf000052062%26address%3D%252Fexep%252Fprod%252Fbooksfile.php%253Fitem%253D0010500570%2526member%253Daf000052062%26manu_id%3D5%26ad_id%3D0%26ad_type%3D1003%26v%3Dfb8d0fc18bfc080873ed3a272143855a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商品訊息簡述: top 唇舌之劍→談買賣一、政治的買賣+ →以超人的見解或流利的口才,獻身於動盪不安的政局當中,已使獲得功成名就的機會。例:趙匡胤 ◎從大有作為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

公元961年(陰曆七月初九),內苑舉行晚宴,主人趙匡胤、客人如下:

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

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殿前副都檢點高懷德,

馬步軍都虞侯張令鐸,步軍都指揮使趙彥徵。 ◎從大有作為談趙匡胤的封樁庫,計畫對過去的失地進行贖買,用經濟手段解決國際問題。二、精神的買賣+ →目標是以去掉執著、偏見或世道的污穢,以淨化人生為目的。 ◎戰國末年,衛國人呂不韋和贏異人正式豋場,另外一個影響秦國以及影響戰國七雄國際間平衡的偉大人物也是衛國人,他是大名鼎鼎的衛鞅。+ ◎秦孝公贏渠梁與商鞅有一段有趣的對話,秦王說:商君,在我有生之年,我大秦能不能一統天下?商鞅回答說:君上,你所提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也不是可以不可以的問題,它是想不想的問題。+ ◎異人來自秦國,他的父親安國君為他取的名字,異人的母親叫夏姬。

異人來到趙國的原因:西元前270年趙國名將趙奢打敗了秦軍,秦國因此暫時不敢攻打趙國,轉而把兵鋒對準魏國,為了減少後顧之憂,秦國便向趙國派出一名人質。

呂不韋的父親認為,利用贏異人的特殊身分進行一項前所未有的大買賣,是一種「奇貨可居」的大買賣。 ◎買賣的第一個關卡:安國君的夫人華楊夫人。

出身:楚國貴族,她和楚昭王的母親宣太后同宗。

宣太后:秦惠文王的妃子,由於皇后所生的武王無子又早死,所以王位就由她所生的三個兒子的長子所繼承,他就是秦昭王,昭王年齡幼小就由宣太后聽政議事。+ ◎秦國在孝公、惠文王、武王三朝時代西邊的邊境有個強大的游牧民族義渠常常對秦國發動進攻。秦昭王登基,義渠王親至咸陽向新王表示祝賀,正是這一次的朝賀,讓義渠王與宣太后相遇,從此,兩人公開通姦長達三十年。+ ◎這也是一種買賣,理由有二:對宣太后而言,深宮寂寞,歲月難度,英俊的異族首領喚起了她對愛情的渴望,再來透過情愛的交流解除了幼王登基國政不穩之際,穩住了邊疆的安定有利於對內朝政的控制。+ ◎西元前272年,秦昭王三十五年,宣太后突然對義渠王發動強烈的襲擊,徹底解除了秦國西方的邊患,這三十年的買賣,我們稱為「美人計」。 ◎宣太后有兩件故事可以說明她是很有作為的女人:

1.韓國想向秦國求援,宣太后以自己床第之間的感受做比喻。

2.宣太后還有一個情人叫魏醜夫,宣太后臨死之前要魏醜夫殉葬,這令兒子秦昭王相當為難,大臣庸芮出來幫昭王解圍,庸芮附在太后的耳邊說:人死後還有知覺嗎?

太后:當然已經沒知覺。

庸芮:太后聖明。既然死去的人已經不再有知覺,太后又何必非要心愛之人隨著已死之人而去呢?

太后:(喘氣如牛)默然…

庸芮:再者,如果死者有知,先王對您以前生活的不檢點積怒已久,您死後擔心先王找妳算帳都來不及,哪裡還有閒暇跟魏醜夫恩愛呢? ◎是福是禍,看韓非子怎麼說:

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盡天年則全而壽;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貴之謂福。而福本於有禍,故曰:「禍兮福之所依。」已成其功也。

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而禍本生於有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 ◎從宣太后跟呂不韋的情況,我們要談談兩個東西和態度:一是智慧,二是心機。前者隱含著褒,它跟年齡、經驗成正比;後者隱含著貶,它連結著手段和方法,代表著人在特定時空中對特定事物的反應和態度。+ ◎那他們的態度誠不誠實、真不真切!

西方在論責任這一觀點,提出了內外兩個見解:

1.屬於內在的勇敢。

2.屬於外在的榮耀。本書特色 《韓非子.難勢》:「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之。」 原意:表示言論與行為自相牴觸。用法:比喻言行不一致或事物相牴觸。 有人說,讀《老子》可以治國,讀《莊子》只能修身,所以,《老子》一書中不乏權謀,《莊子》一書中則充滿靈慧。 矛盾對立的雙方總是相互轉化的,例如:痛苦和快樂,從沒有到占有,或是從後退到前進。所以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第三十七章),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作者簡介高志斌+ 雖然他擁有美國愛荷華柏林頓大學企管碩士以及哲學系博士雙重學位頭銜;但他的演講,不談什麼高深的理論、深奧的道理,卻能深入淺出地闡述一份來自於生活,用之於生活的人生智慧。+ 這多半來自於他豐富的生命體驗與精湛的學養,以及長期的授課經驗。在高志斌教授賣力演出的「經營自己」系列演講中,有的不只是卓越的見講,更多的是具體可行的方法。+ 精研歷史,常有獨到見解的高志斌教授,對於三國時代的歷史事件,人物典故,在「華夏智慧」系列演講中,講來不僅頭頭是道,生動有趣;而且信手拈來,都能發人深省。透過他口中看到的三國,不再只是一連串精彩的歷史事件,而是能從中記取失敗的教訓,以及學習贏家的智慧。更難得的是,高教授擅於「運用古人的智慧,來解決現實的問題」,這不僅讓拉近了我們與古人的距離,也拉近了我們與成功的距離。學歷

美國愛荷華州私立柏林頓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哲學系博士現任

行政院勞委會勞訓講師

行政院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講師

國軍將官班講師

全國商業總會講師

中央警察大學警監、警政、海佐、警佐班講師

中小企業協會人才訓練班講師

各高中、國中、小學老師及家長會團體講師

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曾任

內政部全國治安民調委外評議委員

警政署治安顧問

行政院研考會諮詢委會、新聞局、審計部、經濟部講師

行政院銓敘部講師

考試院基層公務人員訓練班講師

中廣“用心看新聞”時事評論主講人

空中大學講師

唇舌之劍:談買賣(無書,附CD)

我知道我人很好!!不要太感謝我呵呵!購買的地方都貼上來囉~請享用!!!

商品網址: http%3A%2F%2Fwww1.c2b.com.tw%2Fredirect.php%3Fmember%3Daf000052062%26address%3D%252Fexep%252Fprod%252Fbooksfile.php%253Fitem%253D0010500570%2526member%253Daf000052062%26manu_id%3D5%26ad_id%3D0%26ad_type%3D1003%26v%3Dfb8d0fc18bfc080873ed3a272143855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cai83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